第68章 远洋-《陛下每天都在作死[穿书]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何烨一听要造大船,  眉头马上皱了起来。

    他掌管户部多年,  对全国疆域田地,户籍钱粮,赋税俸饷,  无不是如数家珍。何烨历经三朝,  前边两个皇帝治下,  后明积弱不振,但凡有天灾兵患,  都得使钱,  皇帝只管找户部要。

    可这钱哪有凭空变出来的,百姓生计维艰,赋税只得一减再减,国库不丰,  何烨他们,纵有满腹经纶,  也不能当钱用。便愈发勤俭节制,  一省再省。

    他出身优渥,  生性清高,  学识深厚,却因在衙门里,  日日替国库攒钱,  又怜惜生民艰难,便于自己的吃穿用度上,一再克扣,  俭省至极。

    可怜他本是京华偏偏佳公子,年深日久,算盘竟然打得比商号的账房还要响亮,提到要钱,便如割肉一般。张洮等人,时常笑他抠门,他也不改。

    如今皇帝话里,似乎对长公主造大船的主意,十分感兴趣,何烨听了,并没有立即回话。

    自然又是犯了抠门的毛病。

    昔时永乐年间,三保太监奉成祖旨意,建造宝船,出海巡洋。那批宝船共有六十三只: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,阔一十八丈。中者长三十七丈,阔一十五丈。

    九桅十二帆的大船,甲板如足球场一般大,排水量在两千吨以上,稳稳漂浮在海中,越过重洋,到达未知的土地。

    想要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,曹丰看到的是技术难题,朱辛月看到的是要举全国之力,皇帝想的是时不我待,谢靖想的是吾皇性情温和,御下仁慈,却也有征伐之心。

    而何烨,只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往外流。

    按照曹丰他们给的预算,这第一艘试着建造的大船,就需要五十万两。

    何烨:你们杀了我吧。

    “皇上,眼下西南干旱逾一年,福建浙江两地,每年合计还需百万军饷,单是这两样,去年一整年的税赋,勉强够用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全国官吏的薪俸,还有屯田军士的例银,就有些……”

    朱凌锶一脸沉痛地听何烨给他哭穷。但他也知道,何烨说的是实话,后边这两样,确实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基层公务员保障要搞好,不然随便裁了个驿站长,说不定就是李自成。屯田是祖制,更要用心维持,士兵哗变闹起来,也不是好玩的。

    但是,他知道,现在是千年不遇的良机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大航海时代开始了一百多年,西方人正向着未知的大陆探索,天*朝和他们离得太远,尚在宁静的酣睡之中。

    再过两三百年,美国人的黑船将要敲开倭寇老家的大门,古老的亚洲在蒸汽船的烟雾里被迫睁大双眼,被坚船利炮惊得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再往后,是一段屈辱的历史。落后了一步,就会落后于整个世界。

    而假如我们先人一步,有了钢铁制造、会冒烟的大船,是不是就会多一些时间和机会,不再受制于人。

    从此和以后的列强,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。

    朱凌锶本身,并没有改变世界潮流的野心,也决定尊重历史规律,但在这一刻,既然他有可以插手的机会,那就不能什么都不做。

    尽力了,做到了,再往后如何,都是死而无憾。

    “所以何首辅,何尚书,何大佬,就算我们要贷款,也得把大船造出来……”朱凌锶正兴致昂扬地发表脑内演说,忽然被打断了,他终于意识到,都已经到这个级别了,还能向谁贷去呢?
    第(1/3)页